市美协王培显主席根据当地传说绘制的顺和古街
顺和集东三里大赵营,村里有一个大碾盘,村外有一通大碑刻。碾盘雕琢精细,做工讲究,虽是明清时期生活用具,历经数百年依然保存完好。石碑位于村北公路旁,和其他三通赵氏家谱碑相对为邻。
碑的正面镌刻着:“明赠中宪大夫万历壬午科亚元行取湖广长沙府正堂赵公讳邦宪神道”,落款是:清乾隆肆拾贰年立。这一新发现的体形硕大,堪称壮观的清代碑刻,在豫东地区尚属首例。
位于顺河老街的供销社老照片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赵营有一大户人家,主人姓赵名居敬,人称赵员外,赵员外心地仁厚,乐善好施,为乡里称道。忽一日深夜,赵员外梦见自家门前的大碾盘上,盘旋着一条金光闪闪的乌龙,乌龙张着大口说道:“今若救我,他日出阁”。
顺和集西街老照片
次日清晨,赵员外出来散步,发现一对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母子睡在碾盘上,联想梦中情景,赵员外异常惊奇。忙喊醒二人,问明来由,方知李氏母子乃外地人氏,相依为命,乞讨流浪至此,夜深无处借宿,便宿于碾盘之上。赵员外动了恻隐之心,遂将其收留,并把小男孩认做义子,让其继续姓李,称谓李郎。赵员外对李郎疼爱有加,视为己出,让他和自己的儿子赵邦宪一同入私塾读书学习。李郎聪慧异常,诗词歌赋,一点便通,经史子集,过目不忘,处处优赵邦宪一等。
顺和集新街
万历壬午年科考,李郎高中状元,赵邦宪中亚元,赵老员外二子共同登科一时成为美谈。状元李郎走上仕途后,为官清正廉明、刚直不阿,最后官至治国安邦的阁老贤相。这就是流传至今的“乌龙盘碾梦中事,李郎出阁做宰相”的民间传说,亚元赵邦宪一生多处为官、经历坎坷,经李阁老提携,官居湖广长沙府正堂。赵正堂73岁时,小妾为其生下一子,这便有了“七十三岁得一娃”的乡间美谈。
顺和集新貌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