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小编和几位文史界朋友一起去永城酇城镇、探秘这座千年古邑。酇城镇位于永城西25公里,西临安徽亳州市。据史料记载,远在新石器时代这片沃土已有人类聚居。商代称酇邑,秦初置县,称酇县。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攻克的第一个县就是酇县。西汉丞相萧何被封酇侯,酇城为其封地,酇县前后延续了1400多年。
图为造律台前的萧何祠
悠久的历史为酇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据不完全统计,在酇城境内一段8公里的古浍河两岸就分布有王油坊、江固堆、造律台、肖竹园等文化遗址。唐代诗人李白曾携友浏览造律台,并留下“渭水桥头一遇君,酇台之北又离群”的诗句。境内的“酇台晓晴”“浍水春声”皆为永城八景。
古老的浍河
同时,酇城周边文物古迹从多,保存较好的有造律台、古城墙、古井、明代石桥、汉画像石墓等。下面请随小编“芒砀赤子”一起探秘吧!
1.明代石桥
这座石桥就是永城酂城明代石桥,距今已500余年,现仍在使用。是目前永城境内唯一保存完整的古桥。位于韩楼村南600米瓦子河上。该桥为石砌单拱券,长12米,宽6.1米,用微弧形石条砌成,桥孔跨度空间2.8米。引桥及桥栏已损坏无存,两侧面裸露的石块上浅浮雕牡丹等花卉图案。
据永城文史研究员盛朝新介绍,从该桥的结构露了酂城明代通航的情况。瓦子河虽不大,但可行船。由此可见,紧临酂城的浍河更应是广通舟楫。
该桥为研究明代建筑及造桥技术提供了实物例证。2001年11月被公布为商丘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2.古城墙遗址
古酂县城遗址保存较完整的东北角土城墙。酂县城墙是秦汉时期修筑的,周长三公里。从保留较好的地段测量,墙基宽34米,顶部宽10米,高8米。
从城墙横断面可见,墙内外两侧夯筑,中间填土稍虚。据当地老人介绍,解放后,历经2000多年风雨侵蚀的古城墙城门仍保存完好,80年代前后是古城墙破坏最为严重的时候,群众取土烧窑、建房平地,搞得古城墙支离破碎,伤痕累累。
尽管今天的古酂县城已经残毁,目前仅剩东北角尚在,但仍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它的保存,将为后代子孙留下一份宝贵的财富。目前酂县城址为商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古井
古井在造律台门口前的水塘里,这处几千平米的水塘,竟有十几口不同时期的古井。由于水面降低,池塘(当地叫莲花塘)里古井上口就从水中露出了。
据随行的文史研究员盛朝新介绍,1994年,酇城镇在治理造律台东侧的莲花塘时,在池塘底部发现古井11眼,并从古井中清理一批唐、宋、元、明时期的陶瓷器皿及牛、羊骨骼等。
那么,为什么这些古井这么集中呢?目前有两种推测,一为人、畜饮水之用,据当地村民介绍,酇城北街、东街地下水碱大,带有咸味、苦味,不宜饮用。而此处水质甘甜爽口,清澈凛冽。另一种解释是,此处附近当时有酿酒或用水量大的作坊。据盛老师介绍,从出土的文物看,有相当一部分陶器皆为酒器,这足以说明当时此地饮酒之风极盛,酂白酒是汉代酂城的名酒,西汉时酂白酒享誉四方。
好了,今天小编“芒砀赤子”先介绍这几处文化遗存,明天接着介绍“造律台”遗址及关于造律台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