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九大景点,居然有人没去过!

  2019-10-30 阅读:17279
一、芒砀山景区


大汉雄风

大汉雄风坐落于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主峰,是为纪念刘邦在芒砀山斩蛇起义创建四百年大汉王朝而建。塑像高29.9米,底座高11米,总高度40.9米,是亚洲最大的历史人物雕像,外为塑铜焊接,内是钢架结构,内有四层旋转楼梯,两个观光平台。游客可乘电梯上至位于塑像肩部的观光平台上,芒砀山周围方圆80里风景将尽收眼底,游客将会真正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刘邦斩蛇处

秦朝末年,刘邦被县令指派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为秦始皇修造陵墓,民夫在半路中逃走多半。高祖自己暗自思索,假如送到可能民夫会逃走完,于是行至丰县西的涸泽地带时,停下喝酒吃饭,趁夜色放走了剩下的囚徒,囚徒中有十几个人自愿跟随刘邦。喝完酒后,让一个人前面探路,打前哨的人回来报告称前面有条白色大蛇拦路而卧,众人惊恐不安。刘邦拔剑上前,将蛇斩作两段。白蛇被斩后,血流满地。又走了几里路,由于酒劲上来醉倒,就躺下休息。后面行人路过斩蛇的地方,有一个老太太夜里哭泣,称赤帝之子杀了他的儿子,他儿子是白帝之子。行人以为老太太说谎,但老太太转瞬间就不见了。后面的人赶上队伍,将事情告诉高祖,高祖心中暗喜,跟随高祖的人也逐渐敬畏刘邦。高祖斩蛇之后随即扯旗造反,经数年征战,终于在公元前 202 年建立西汉王朝。

梁王墓

芒砀山西汉梁王陵墓群是目前中国所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汉墓群。芒砀山西汉梁王陵墓群斩作廓、穿石为藏,结构复杂,气势恢宏,宛如地下宫殿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西汉梁王陵墓群是在炸药还没有问世的西汉,完全由无数民工用锤子一下一下敲凿出来的,其工程之浩繁、技艺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由墓内所出土的汉代壁画、金缕玉衣、鎏金车马器、骑兵俑及大量精美的玉器等更堪称稀世之宝。


梁孝王王后墓

梁孝王王后墓长2l0米,其墓道与梁孝王墓相对,有两个墓道,长约80米,南北宽5.5米;34个侧室及回廊,墓室内平面面积1.6万平方米,容积约为6500立方米,规模之宏伟,形制之复杂,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大石室陵墓。墓室顶部有大型彩色壁画——《四神云气图》:中部一条7米长巨龙飞腾,东朱雀,西白虎,四周由怪兽、灵芝及云气纹图案装饰。壁画从主墓室顶部的西端起,向东延伸有丈余,总面积达30平方米,这幅壁画为“历史最悠久、篇幅最宏大、保存最完整、艺术价值最高”的稀世珍宝,比敦煌壁画要早600多年,被称为“敦煌之前的敦煌”。

陈胜墓

陈胜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位于永城市东北芒砀山主峰西南麓。现存墓冢高5米,周长约50米。周围筑有青石围墙,高顶,下有须弥座,正中镌刻郭沫若书“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

夫子崖

传说清朝咸丰年间,捻军火烧夫子庙,大殿被焚。但古柏生命力特强,仅烧伤了北面的树干,留下几块疤痕。 柏树下有三块巨大的清代石碑,其中,有两块为孔子67代孙衍圣公孔毓圻和71代孙衍圣公孔昭焕所立。碑文中都提到孔子从鲁去宋在此避雨之事。


芒山地质公园

芒砀山省级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与条河乡,占地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由芒砀山园区(保安山景区、芒砀山景区、夫子山景区、僖山景区)和鱼山园区组成。芒砀山地质、地貌独特,散布在景区内的地质景观、地质遗迹、生物资源和人文遗产,构成了记录这里亿万年沧桑演变、地理环境变迁以及数千年人类文化活动的活字典。通过把当地文化、地质科普、生态环境、民俗风情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让更多的人了解地层的演变、地球的发展,进而认识到宇宙的规律。

二、陈官庄烈士陵园

 陈官庄烈士陵园英雄纪念碑

陈官庄烈士陵园坐落在河南省东部豫东明珠永城市境内,为纪念淮海战役第三阶段陈官庄地区歼灭战中牺牲的烈士而建。该陵园1974年奠基,1978年建成,占地约200由,座北向南,正中为花岗岩烈士纪念碑,高25米,上刻周恩来总理手书“淮海英雄永垂千古”八个大字。在2014年4月4日,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被国家旅游局评定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烈士陵园于1963年经上级批准修建,1975年落成并对外开放,占地200余亩,安息着2300多名在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牺牲的革命烈士。园内建有周恩来总理题词“淮海英雄永垂千古”革命烈士纪念碑。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纪念馆、淮海战役总前委群雕、烈士公墓、烈士墓地等纪念建筑物。景区是以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为载体而建立的烈士纪念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2005年被民政部定为红色旅游单位。

2009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11年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012年被命名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二、崇法寺景区


永城崇法寺塔

崇法寺塔历经900余年,风雨剥蚀,明清虽经几次修复,仍有破损,清末遭雷击留有裂缝,1938年又遭日军炮击,残存8层,高28.9米。为了恢复崇法寺塔的原来面貌,1972年经河南省文化厅批准作塔的维修准备工作。1983年9月聘请安徽省文物工作队工程师方咸达、葛基鲁测量绘图,报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张驭寰审批,于1984年4月动工,1985年经河南省文物局和古代建筑研究所验收告竣。经过大修恢复了原貌,并增装了避雷针,重新展现了我国古代高层建筑艺术的高超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002年经市政府批准,崇法寺旧址作为佛教活动的场所正式开放,4月29日举行山门殿奠基法会,千年古刹又重放光辉。

四、日月湖景区


日月湖景区

日月湖根据永城实际和文化特色,结合永城“黑、白、绿”三色经济的特点,突出“日耀鑫穗,月映乌金,日月合璧,绿满汉源”的主题思想,本着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合理开发水利旅游资源,总体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工程实施后可形成8平方公里的水面、8平方公里的绿地、8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整个工程预期三到五年,截至2013年底已形成水面2660亩,生态与社会效益已初步显现。将与芒砀山景区相得益彰,构成豫东大地上最亮丽的山水画,成为永城市生态旅游的知名品牌。其规划整体空间结构为“五区、一带、两湖”的空间格局。“五区”,即体育运动休闲区、亲水娱乐活动区、生态公园游览区、滨水生态生活区、新兴产业综合区;“一带”,即沱河生态联系廊带;“两湖”,即南北两个生态湖。因工程由两个湖区组成,一湖呈圆形如太阳,一湖略长如月亮,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集思广益,被正式命名为日月湖风景旅游区。

五、酂城造律台景区



酂城造律台遗址

公元前202~公元前195年。刘邦刚平定天下,提出‘休养生息’的政策。为治理好国家,他命韩信整军策,命萧何在二年内写出律典。由于萧何年老体弱多病,各诸侯地区有叛乱,需要征讨,国家事务繁忙缠身,所以萧何自己抽不出时间制造法律。萧何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就和皇上商量,贴榜招纳天下有才华的学子,共同研究写。酇县城,有一位贪穷的书生,姓丘,名叫丘生。才貌双全,晓知天文地理,学富五车,被萧何一眼看中,封为‘谋事官’每月俸禄六两银子。萧何命丘生一年内造出律典。于是,丘生回到老家酇县,由于家中临街居住吵闹不安,丘生就在离家2里远,有一座高约百米的大土台上搭间茅屋,闭门写律。丘生之妻一日三餐要爬百米高的土台,给丈夫送饭,无论风雨交加,严寒酷暑,贤妻都会善始善终把饭送来。

就在一个花落桃熟的季节,丘生的律书提前九个月写好。贤妻在给丘生送饭的时候,正巧路过自家叔叔的桃园,看见满树又大又甜的桃子,被风吹落一地,没有告诉叔叔,就顺手从地上了捡起两个桃子,给自己的丈夫提前九个月写完律典表示庆贺。却不料,触犯了丈夫造的律,被认为在主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桃园里捡来的桃子是偷来的,按照律条,触犯了不守妇道的‘贼律罪’。被丈夫休回娘家。

丘生把妻子休了之后,没有告诉自己的母亲,母亲知道儿媳被休,非常生气,要求丘生撤回休书把儿媳追回来。丘生认为将自己造的法律,还没有颁布天下,执法人出尔反尔,怎能治理好国家,教育别人不违法?他认为法律无情,至高无上,不容侵犯。所以丘生没有听从母亲的话,也没有追回儿媳。丘生之母问儿子:“背母休妻,按你的律条该当何罪?”丘生不料自己竟触犯了自己写的法律,按照自己造的律条,自己犯了‘不孝罪’,该自尽。丘生之母为了试探自己的儿子,自己违法怎样处置,不料丘生性格如此刚定,以身殉法。丘生吩咐完母亲后,就拿剪刀自尽了。

六、龙岗华佗故里



华佗像

出于对华佗的热爱和尊敬,上千年来,劳动人民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位神医,村东的华佗庙原有3间前大殿,东西各3间厢房,3间后楼雕梁画栋,巍峨壮观,半米高的华佗坐姿铜像置于正中,面色金黄,双目炯炯有神。庙宇院中有一石砌碾药池,并有数棵大枣树。大殿门东侧有一尊高大石碑,上面详细记载着华佗的生平事迹。门西侧有一淘药井,井水甘甜清冽,大旱之年从不干涸。妇孺老幼来到这里都要喝上一碗淘药井水,求得神医爷爷的庇护方肯离去。

华佗村人热爱华佗,敬仰华佗,村里流传着很多关于华佗刻苦学医、广施仁术、治病救人的故事,人人都能讲上一段。至今村东庙前庙后每到春夏,传说华佗亲手植下的各种草药,或红或白,年年不息。村民们有谁头痛脑热的,便采一把熬了喝下,即能见奇效。华佗村的华佗小学,便是对一代名医华佗的最好纪念。




七、太丘景区


老君堂内景

老君堂庙会历史悠久,相传兴起于起明清,盛于民国,据说当年,方圆八百里,苏鲁豫皖八方商客皆会于此,享誉豫东,名震中原。“不要慌,不要忙,二月十五老君堂”当地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当地的老百姓,无论贫富,每年一次的老君堂会是必赶的,那些太丘书院教育出的学子们赶过庙会之后还要到陈仲弓祠去拜祭先师,坐在古松下,怀念陈公的高风亮节,谈论老子的道德文章,戏说庙会上的奇闻趣事,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对未来仕途的美好向往。衲履踵决的寻常老百姓,即使是只给孩子买了一串糖葫芦,心中也是充满了喜悦和自信,因为我拜过了老君爷,这一年一定能五谷丰收,全家安康,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陈寔公园

陈寔公园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有春温秋暖,冬寒夏热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4.5度,年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0度的天数为59天,年日照时数为2280-2440小时,年无霜期约为210天,年降水量在802.4mm左右。

陈寔像是2012年塑的,它的总高3.6米,总重是20.4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陈寔铜像。

像中最高大宏伟的一尊。这陈寔铜梁像身着巨幅披风、线条粗犷、结构松散、人像下为铜素,铜身连为一体,化石般的整体造型头部寿眉浓密修长,双目直视若有所思,颧骨略为凸起,连腮美髯飘洒,神情肃穆刚毅,县长束发打扮,这尊像既体现了太丘长长含辛茹苦﹑矢志廉厉的强悍气质,又蕴含了古代哲人修养有素的道德风范。

太丘民俗博物馆

太丘民俗博物馆是永城市太丘镇人民政府于2014年修建而成。太丘民俗博物馆已经成为永城地区规模最大的以收藏、展示、传播永城地区即太丘先民民俗文化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博物馆占地500多平方米,收藏展陈民俗文物,这些实物集中展示了源远流长、淳朴厚重的永城民俗、民风。众多展品当中,以生产、生活用品用具为主,有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工具,如播种机、纺线车、织布机、锄、耙、石磨、升、斗等,还有家具、灯具及民居老屋、乡村私塾场景复原等。通过这些表面斑驳、色彩陈旧的展品,可以了解人类不断向前发展,摆脱沉重体力劳动的足迹。有着中州名镇、历史文化名镇之称的太丘镇,历史上留下了“梁上君子”、“陈太丘与友期”等典故。




八、抗大四分校遗址


抗大四分校旧址

抗大四分校旧址位于李寨镇麻冢村。1939年,彭雪枫将军带领新四军游击队挺进永城,开辟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当年,彭雪枫将军的部队到了麻冢村后,对一所破庙进行了维修,并建立新四军第六支队随营学校。随着当时豫皖苏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与抗日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干部问题已成为党中央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当时中央决定将新四军第六支队随营学校扩建为抗大第四分校,彭雪枫兼任校长。1940年3月18日,举行开学典礼之后,彭雪枫等支队首长都先后到学校讲课。

抗大四分校于1945年春更名为彭雪枫大学。该校历时5年半,是抗大总校在新四军中创办最早,历时最长,吸收华中和江南革命知识青年最多,坚持在豫皖苏边区平原游击战争艰苦条件下办学,成绩显著的一所分校。该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培养了2000多名军政干部,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目前,抗大四分校已被河南省誉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九、汉文化广场

文化广场坐落于建设路东段,总占地面积10.08公顷,建成后就成为市民的文化活动中心,成为我市广场文化活动的主阵地和早晚、节假日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是我市城市建设的“文化品牌”之一,在为百姓提供优美宜人景色的同时,为百姓提供了一道永远免费享用的“文化大餐”。


音乐喷泉

为了使广场美化亮化和谐统一,广场绿地内分别增加中杆灯、彩色射灯、双排双挑灯,建筑物安装霓虹轮廓灯等亮化措施,使得广场景致更加迷人。现在,文化广场与其两侧的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群艺馆、档案馆、老年活动中心共同组成东城区文化活动的中心,同时也是城北组团的标志性景观,对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四馆两中心”的功能起着很大的作用。

汉文化广场四馆两中心


东方科技乐园

体育馆、科技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档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城市广场被誉为“城市客厅”,综合展现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经济实力,乃至对未来发展的构想,是市民和八方来客共享休闲时光的绝佳场所。在永城城市发展历程中,市委、市政府站在长远发展的高度,积极实施城市广场建设,甚至把商业“黄金地段”拿出来,专门打造综合性文化娱乐广场,其做法正是对我市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宜居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最为客观、全面的诠释。



汉文化广场雕塑

这组雕塑描述了这样一个事情:大明朝宣德皇帝朱瞻基对母亲张皇太后很孝敬,当时天下太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宣德皇帝有事无事常常到后宫母亲那儿请安问候,也常常陪伴太后宫内宫外饮宴游玩。宣德四年的时候,宣德皇帝、皇后陪伴母亲皇太后一起去长陵、献陵上香祭拜。长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献陵是明仁宗朱高炽的陵墓,都在今天北京景山脚下的明十三陵处。路上,皇帝骑马亲自在前边引领皇太后乘坐的车辇,要过一条河,皇帝下马扶着张皇太后的车子过桥。京郊地方、陵墓近旁的老百姓看到了,男女老幼都来到道路两旁欢呼迎接,礼拜瞻仰。这时,皇太后看着皇帝说:“老百姓感戴圣德、拥护皇帝,这是因为国君能使他们过上安定生活,皇帝你应该深深为天下百姓着想啊!”回宫的路上,经过村庄上一家种田人的家门口,太后让停下车辇,招来这家的老妇向她询问她们家的生产生活情况,并赏赐给她们一些银钱。这时,这家人家和村庄上的好多人家都来向太后、皇上进献农家饭菜和自家酿制的酒浆。太后让人把一些饭菜端到皇帝面前,指着饭菜说:“这是种田人家的饭食啊!”张皇太后这是想让一直在皇宫里长大的皇帝亲口尝一尝农家饭菜,让皇帝了解一下种田人和底层百姓的生活,让皇帝时刻不忘关注天下黎民的平安、温饱和幸福。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